“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情况”
中国上周末大幅限制稀土及相关技术的出口——这是在与美国的贸易冲突中前所未有的一步,现在也猛烈冲击欧洲。对德国企业来说,这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。
“自1990年以来我一直从事这一行业,但我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”,法兰克福原材料贸易商Tradium的负责人Matthias Rüth在与《经济周刊》对话中说。“即使我不愿意这样说:现在说恐慌是合适的。”
情况完全逆转了。“以前所有东西都是随时可得——有时更贵,有时更便宜。现在问题不再是钱,而是能否还能买到商品。”
恐慌性抢购、供应短缺、价格飙升
据吕特称,德国贸易商目前只能从中国政府获得极为有限的某些金属数量。在德国的需求远远超过供应。“我们被查询淹没,可以卖出十倍的数量,但我们不得不拒绝顾客。”
稀土、镓和锗的情况尤其关键——这些金属在半导体、电池、磁体和军事电子中是不可或缺的。一些公司已经开始以高达40%的溢价出价,只为继续获得供应。
“这不再是价格讨论——这是生存斗争”,鲁思表示。
生产停顿威胁
在磁性和电气工业中,情况“高度紧张”。一些制造商正濒临停止生产的边缘。“如果现在缺乏必需的原材料,大规模的停滞将迫在眉睫,”鲁特警告说。
问题:中国控制着全球95%以上的稀土生产。虽然印度、澳大利亚或巴西等其他供应国家拥有稀土资源,但缺乏复杂的提炼技术。新的工厂需要数年时间建成,同时也缺乏专业知识。
中国有针对性地运用权力工具
观察者认为出口限制是北京清晰的权力展示。这不仅影响美国,也波及欧洲工业——从汽车到军工行业。
鲁特报告称,由于不得不放弃海外收入,中国商人对这些限制“不满意”。“但违反规定的人将面临坐牢风险,走私几乎不可能。”
Rüth表示,出口许可的行政负担是巨大的。“但是中国拥有时间优势——世界其他地区则处于不利地位。”
欧洲的依赖仍将持续——可能长达十年
Auf die Frage, wie lange Europa braucht, um unabhängiger von China zu werden, antwortet Rüth ernüchternd: „Wenn das in weniger als zehn Jahren gelingt, wäre ich überrascht.“
在被问到欧洲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摆脱对中国的依赖时,鲁特冷静地回答:“如果这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实现,我会感到惊讶。”
原因:高能源价格、复杂的审批程序、缺乏专业知识——以及令许多投资者却步的风险。“如果中国明天重新开放,价格下跌怎么办?那么新的生产者将面临倒闭。”
尽管如此,Rüth仍认为这个尝试是必要的。 “我们必须开始建立自己的能力——即使这代价高昂。”
呼吁工业和政治
该交易商建议德国公司储备数月的战略原材料,以缓解短缺。 "一些客户已经在这样做。但是大多数人只是随行就市——这很轻率。
他向政治要求减少官僚作风、加快审批速度和国家储备。一个原材料基金可以帮助将关键金属有针对性地分配给本国企业。“中国人就是这么做的——他们比我们领先多年。”
鲁特估计,一亿欧元“还只是一个开始。”